由于新污染物的生物毒性、环境持久性、生物累积性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都存在着重要风险和危害,国务院办公厅于近日印发了《新污染物治理行动方案》,对“十四五”时期新污染物治理工作划出明确路线图,以进一步防范新污染物对生态环境和健康的影响——这意味着新污染物治理工作正式启动!
新污染物,就在你身边
新污染物和常规污染物一样,来源于工业生产、日常生活以及农业活动。部分化学合成的新物质,在服务工农业生产和人们生活的同时,也产生生态环境危害,被纳入了新污染物的类别中。例如,化妆品、牙膏等日常用品中的部分添加剂就属于新污染物;人或动物体内未吸收的抗生素药物,以代谢物排入环境中,也形成了环境中的新污染物。
这些污染物可能会导致人类的生殖能力下降、内分泌系统紊乱、免疫能力降低等,部分新污染物还存在致癌、致畸、致突变等风险。对生物的风险同样也表现在影响生长及发育,导致生物多样性受损。
新污染物主要有哪些?
国内外广泛关注的新污染物主要包括国际公约管控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内分泌干扰物、抗生素等,它们的主要特征是危害严重、来源广泛、风险隐蔽、蓄积持久。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
持久性性污染物名字复杂种类繁多,看似陌生却与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以氟化合物(PFCs)举例,它在纺织、涂料、皮革、合成洗涤剂、炊具制造、纸制食品包装材料的生产中都会用到。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在环境中滞留时间长,通过蒸发-冷凝、大气和水等自然过程的输送在环境中弥散,在人类和动物体内蓄积,并在食物链中逐级放大。对人类和野生生物等均具有毒性,具有致癌、致畸、致突变等“三致”效应。
内分泌干扰物
通过改变内分泌系统功能,会引发生物体或其后代、生物钟(亚)群不良健康效应的外源性物质或混合物。
抗生素
抗生素的危害包括生物毒性、诱导抗药菌或抗药基因、威胁饮用水安全性。
微塑料
微塑料是难以降解的污染物,可作为众多污染物的载体,在各种环境介质中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内分泌干扰物、抗生素等发生复合污染效应。
水环境是新污染物的主要载体,新污染物在水循环系统中,通过径流、扩散、渗滤等多种途径进入地表水和地下水,以及海洋环境中,对水生生物、生态安全和人身健康构成了潜在威胁。
有数据显示,我国大部分环境激素、抗生素和新型POPs生产和使用量均处于世界高位,但在风险防控方面相对薄弱。
因此,近年来国家开始高度重视并着手将新污染物纳入环境风险防范体系:
2022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强调,要加强固体废物和新污染物治理;《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明确了到2025年新污染物治理能力明显增强的工作目标,并要求制定实施新污染物治理行动方案;国家 “十四五”规划中也提出,重视新污染物治理,健全有毒有害化学物质环境风险管理体制的任务要求。在国家《生态环境监测规划纲要(2020-2035年)》中,也明确监测业务方面,新型污染物、有毒有害物质、生态毒理监测有序开展。
聚焦新污染物科学精准管控
新污染物的科学和精准管控,首要步骤是开展环境监测,系统分析新污染物的环境暴露水平;然后评估新污染物的环境风险,再对高风险的新污染物进行重点管控。
为支撑新污染物科学精准管控,SGS在这两年就已着手开发相关物质的监测能力,目前已经建立起了完善的新污染物监测能力,能为新污染物的调查、风险评估、管控和治理提供精准的技术方案。特别针对海洋环境中新型污染物监测,在SGS青岛公司建立了海洋环境新型污染物检测技术研究中心,并在2021年被认定为青岛市服务业创新中心。
SGS新污染物监测能力:
SGS可对地表水、地下水、海水、海水淡化水、海洋生物体、饮用水、土壤、污泥、沉积物、固体废弃物等样品基质进行相关新污染物监测,监测能力包括:
为推动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和加强健康风险防范,新污染物的管控与治理已刻不容缓。SGS将不断提升监测能力,为研究和掌握新污染物的环境风险水平,以及新污染物治理提供高质量技术支持,切实守护环境安全与人类健康。
本文著作权归SGS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获得正式授权,非商业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