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2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联合国气候雄心峰会上发表《继往开来,开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新征程》的重要讲话,倡议开创合作共赢的气候治理新局面,形成各尽所能的气候治理新体系,坚持绿色复苏的气候治理新思路,宣布中国国家自主贡献一系列新举措。为表明对5年前签订的《巴黎协定》坚定践行,习近平主席强调到2030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将比2005年下降65%以上,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将达到25%左右,森林蓄积量将比2005年增加60亿立方米,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将达到12亿千瓦以上。习近平主席的此次讲话表明了中国在全球气候治理上更大的雄心,引起海内外人士的高度关注,产生积极反响。
近日,生态环保部提出"十四五期间将深化重点领域低碳行动"。中国大力推行节能和二氧化碳减排,同时,还将研究跨越"十四五"、"十五五"的二氧化碳排放达峰行动计划。力争2030年前实现达峰目标,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要强化监督考核,强化地方、重点行业、重点领域的达峰目标、路线图、行动方案、配套措施。特别是要推动工业、建筑、交通、公共机构深入开展低碳工作。
据有关数据预测,至2030年我国碳排放总量每年应低于105亿吨。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世界资源研究所(WRI)等气候机构研究预警,2050年前全球平均气温升幅(相对于工业化前)应控制在1.5摄氏度。 |
|
起步较早的国家要历经至少60到70年实现目前的碳中和目标,中国预期用30到40年完成体量对等的任务,需要现代化经济体系中的各组织机构共同努力!而企业要以不断提升人类的幸福生活指数为基准,实现可持续发展,保护绿水青山,造福未来成为每一个组织机构都必须要承载的重要责任。
面对着紧迫的时间与重大的责任,组织机构要实现碳中和,应该如何部署?
1. 核算组织年度温室气体排放量
参照以下两个标准明确温室气体排放源,进行量化,制作清册,让温室气体形成“一本账”,从而知道如何减排:
ISO 14064-1:2018《温室气体 第一部分 组织层次上对温室气体排放和清除的量化和报告的规范及指南》;
GHG protocol standards温室气体核算体系。
2. 制定科学减排路线
实现减排增效是组织机构制定战略发展规划的一个重要部分,组织机构根据发展阶段和行业特点,明确排放源,制定可量化的科学的规划路线。
新型企业:新型企业应根据准入情况,发展预期,技术定位,政策情况制定计划。如集成电路生产企业,目前厂房正在建设,组织规模正在扩大,排放总量在近两年内属于上升趋势,同类型企业难以找到可以对比的温室气体排放参考数据,企业应根据产业规划什么时候排放达峰,确定达峰年份,这一时间段内,每一年的排放如何控制,到哪一年实现碳中和,单位产品或者单位产值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如何下降,每年下降多少等。
成熟型企业:成熟型的企业,可以市场上同行现有排放数据作为参照,制定机构自身的碳中和计划。在碳排放治理过程中,汽车价值链企业采取措施相对较早。目前欧盟小轿车每公里排放量二氧化碳约为95克左右,欧盟的新规允许一些创造性的方法来降低平均车队排放量和减轻处罚,每公里二氧化碳排放量低于50克的汽车已经开始量产,国内目前水平为110-120克左右。如果再细分到排放源,需要明确这部分差距具体是来自于直接温室气体排放还是输入能源的间接温室气体排放?或者是来自价值链的其他类别的温室气体排放?以做到识别源头,有的放矢,从而有利于组织制定科学减排路线。
3. 制定减排绩效和科学目标
对于减排绩效的设定,组织要做到短期目标与长期规划有机结合,目标的设定一定是可以验证的。
组织机构要具有短期内能够有效实施的减排目标。例如组织在参照输入能源的间接温室气体排放制定的“所造成的排放在2024年实现净零排放”,这便是一个量化的可以验证的短期任务,时间周期具体到只有两年。同时,组织也需要具有中长期目标,比如以2050年零碳为终极目标,组织应设定每年的减排绩效,逐年验证,甚至可以逐年完善目标。
由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全球环境信息研究中心(CDP)等NGO组织发起的科学碳目标倡议(SBTi)便提供了一套可参考的、认可广泛的工具和方法论,以用于组织制定减排目标。
值得一提的是,全面推进碳中和并不是一蹴而就的,组织应根据实际情况来实施。例如某些企业处于水利资源丰富的地区,通过充分利用水利资源的优势,实现火电变水电,以大幅度降低温室气体排放。而对于一些能源生产企业通过调整能源结构,利用可再生能源,把直接排放量降下去。组织在购买能源和动力设备时,应充分考虑能源种类和利用率,购买充电设备、使用可再生能源作为动力的设备,并逐步淘汰高排放的设备。
4. 确认减排的方法
组织机构根据自身经营对于能源的依赖程度,资源利用率,技术水平,产业发展特点,制定绿色排放具体方法。
林业发展在低碳经济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与林业资源开发与利用紧密相关的企业,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通过植树造林来中和碳排放。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更多处理温室气体的技术正在得到研究与应用,例如通过废弃矿道和深海填埋储存温室气体,一些处于产业应用需求链上的机构利用这些技术进行碳捕捉来收集大气中的温室气体。
学院和研究机构通过加快从技术研发到广泛应用的速度,把安全高效的零碳能源推到市场上来。普通的组织应根据排放类别和排放源,来确定减排方法,比如节能改造、使用高效的设备、转换能源种类。目前,市场上通过碳交易、购买绿证等方式实现碳中和,正被广大组织运用。
关于SGS
SGS作为国际公认的检验、鉴定、测试和认证机构,是公认的质量和诚信的全球基准,凭借专业的技术能力和丰富的审核经验,积极推动企业碳中和工作的有效开展,由此带动更多行业企业以及利益相关方共同参与到科学、有序、健康的供应链建设中。SGS为您提供碳中和项目服务:
■ 温室气体管理相关技术人员的培训
■ 基于ISO 14064方法学的温室气体排放和移除量化的核查
■ 科学碳目标(SBTi)项目的指导与培训
■ 零碳工厂建设的指导
■ 组织碳中和的培训与指导
本文著作权归SGS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获得正式授权,非商业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