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环境是海洋渔业资源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为海洋生物的生长和繁殖提供了必要的生存空间和适宜的环境条件,对水产养殖等渔业生产活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微塑料由于分布广、粒径小、难降解和持久性等特点很容易被海洋渔业生物摄取并长期保存在体内,从而对海洋渔业生物造成损害,产生一系列毒性效应,主要包括生长迟缓、摄食率和繁殖能力下降等。
Thompson等最早在2004 年的《科学》杂志中提出Microplastics(微塑料)的定义,并将其描述为直径<20μm的塑料碎片和纤维。现在,相关领域的研究者将粒径<5mm的塑料称为"微塑料",被形象地称之为海洋中的"PM2.5"。
在2015年召开的第二届联合国环境大会上,海洋塑料污染被列入与全球气候变化、臭氧耗竭、海洋酸化并列的重大全球环境问题,至此,微塑料越来越受到科学界的关注。
微塑料由于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较高的疏水性,可以吸附重金属和POPs等污染物并沿着食物链由低营养级生物传递到高营养级生物,产生生物富集和放大作用,并最终影响到水产品质量安全和人类健康。
近几年,我国生态环境部门开始重点关注海洋微塑料污染问题,从2018年开始在海洋生态环境状况公报中公布我国海洋微塑料污染情况。我国山东省和辽宁省也起草了相应的地方标准对海洋环境中微塑料进行监测。
目前SGS可以使用显微红外等技术对海水、沉积物以及土壤中的微塑料进行检测,另外SGS拥有热裂解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PY-GC/MS)、扫描隧道电子显微镜(SEM)等多种大型分析设备,可以根据客户的需求提供定制化服务,您可以联系我们SGS在当地的客户代表,也可以直接拨打热线电话获取服务。
本文著作权归SGS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获得正式授权,非商业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