韭菜是我国常见的蔬菜,一年四季均有供应,不仅有很好的食用价值,而且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加工和食用方式也非常多样,因为鲜美的口感和独特的香味而受到很多消费者的欢迎。生产方式主要分为露地栽培和大棚栽培2种。
近日,因为《GB2763.1-202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2,4-滴丁酸钠盐等112种农药最大残留限量》中,将韭菜中的农药杀菌剂“腐霉利”残留限量标准,从之前的0.2mg/kg提高到5mg/kg,引发网络热议。
很多人疑惑,这是不是意味着农药残留的标准放宽了?农药残留标准上调25倍,不少人担心韭菜到底还能不能吃?
01 “腐霉利”是什么?
韭菜的病害主要有灰霉病、疫病、枯萎病、软腐病等。其中灰霉病易发于春季和秋冬交替的露地韭菜,以及大棚温室生产的冬春季韭菜。北方各地的韭菜灰霉病病棚率一般在70%以上,病株率10%~ 30%,严重者可达80%以上,重病田可造成毁棚绝产。目前我国已登记注册防治韭菜灰霉病的农药只有腐霉利烟剂或粉剂以及嘧霉胺悬浮剂,腐霉利因为防治韭菜灰霉病具有良好的药效而被广泛使用,部分农民也会在易发生灰霉病的时期作为预防用药被使用。
02 “腐霉利”标准调整是否会损害人体?
从2020年开始,农业农村部便启动韭菜中腐霉利残留限量标准修订工作。连续2年对4个韭菜主产区开展农药残留试验,结合中国膳食消费数据和腐霉利毒理学数据,经过风险评估得出,腐霉利残留量在30mg/kg以内的韭菜是可安全食用的。其实,与我国膳食结构相近的日本和韩国,在韭菜中腐霉利的残留限量均设定为5mg/kg,此次国标更新后将韭菜中腐霉利的残留限量标准调整为5mg/kg,也算与国际接轨了。
03 对于韭菜的安全问题,有什么建议举措?
根据SGS的实验数据汇总,韭菜中还会检出一些在我国已经禁用和没有登记注册的农药残留,如毒死蜱、克百威、霜霉威、异菌脲等。出现这类情况,种植户需首先排查使用的农药是否含有其他隐性成分;其次是排查周边的土壤和水域环境中是否含有这些农药,进而导致通过迁移进入韭菜种植基地。
再者,韭菜中出现农药残留超标可能是因为种植户不按照使用说明加大用药量,或者不到安全间隔期就上市,建议种植户必须要严格按照农药的安全间隔期进行采收和上市,并加强农药残留监控。
随着病虫害抗药性增加,农药使用量会慢慢增加,农残量也会逐步增加。如果在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得出的安全剂量范围之内适当地调整限量值,提高农残标准,是不会危害公众健康的,而且是有利于保障食物的供给,也有利于农业发展。